400-823-3023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行业资讯-智能化冷链仓储管理系统助力新疆生鲜瓜果走出国门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作为 “一带一路” 核心区,拥有独特的地缘优势 —— 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 8 国接壤,坐拥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喀什等 20 余个国家一类口岸,是连接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重要枢纽,为生鲜瓜果 “走出去” 提供了便捷的陆上通道。
同时,新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无霜期适宜,孕育了哈密瓜、葡萄、香梨、苹果等优质瓜果,年产量超 3000 万吨,凭借 “绿色有机、甜度高、风味足” 的特点,在国际市场极具竞争力。独特的区位与气候优势,使新疆成为我国生鲜瓜果出口的重要产区,但也对跨区域、跨国境的供应链保鲜提出了严苛挑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政府相关领导莅临前海粤十考察智能化冷链管理系统
近年来,新疆生鲜瓜果出口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据公开数据显示,2023 年新疆瓜果出口量突破 150 万吨,主要销往中亚、东南亚及俄罗斯等市场,“新疆甜” 成为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亮丽名片。然而,当前出口仍面临两大核心问题:
1、传统冷链短板制约品质与效率
新疆地域广袤,从田间到口岸运输距离长(如从和田到霍尔果斯口岸超 1500 公里),传统冷链仓储存在温控精度不足、监控滞后、损耗率高等问题。据测算,新疆生鲜瓜果在运输环节损耗率约 12%-15%,远高于发达国家 8% 以下的水平,部分高端品种因保鲜不当难以进入高端市场。
2、标准化与国际化衔接不足
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标准(如欧盟 GDP、美国 FDA)要求严苛,而新疆部分企业仍依赖经验化操作,缺乏全程可追溯、数据化管理的冷链体系,导致出口认证周期长、成本高,制约了市场拓展空间。
所以,新疆生鲜瓜果出口虽具备规模基础,但要突破 “品质稳定化、市场高端化” 瓶颈,必须依靠智能化科技重塑冷链供应链管理体系。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国资集团相关领导莅临前海粤十考察智能冷链管理系统
智能化冷链仓储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IoT)、大数据、AI 算法等技术,实现对生鲜瓜果从采摘、仓储、运输到通关全流程的数字化管控,其核心作用与意义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a、精准温控,守护 “新鲜度” 生命线
系统通过部署智能传感器,实时采集仓储与运输环节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结合 AI 算法自动调节制冷设备,将温湿度波动控制在 ±0.5℃、±5% 以内,确保哈密瓜、葡萄等易腐果品在跨境运输中保持最佳生理状态,损耗率可降低至 5%-8%。例如,吐鲁番葡萄采用智能冷链后,出口东盟国家的货架期从 7 天延长至 15 天,商品价值提升 30%。
b、全链追溯,构建品质信任 “数字护照”
系统集成区块链技术,为每一批次瓜果生成唯一溯源码,记录种植基地、采摘时间、仓储温层、运输路线、通关检疫等全流程数据。进口商与消费者可通过扫码实时查看品质档案,满足国际市场对农产品 “来源可查、流向可追、责任可究” 的要求,大幅提升出口产品的可信度。2024 年,新疆某出口企业凭借全链追溯系统,成功通过欧盟 ECOCERT 有机认证,打开欧洲高端市场。
c、动态调度,提升供应链响应效率
基于大数据分析,系统可预测不同市场的需求波动,智能优化仓储货位分配、运输路线规划与口岸通关时间。例如,针对中亚市场的集中订单,系统自动匹配邻近口岸的保税仓资源,将通关时间压缩 40%,避免因物流拥堵导致的延误损耗。此外,通过库存动态监控,企业可实时调整采摘计划,减少滞销积压风险。
d、低碳节能,契合全球绿色贸易趋势
智能化系统通过能耗管理模块,优化冷库制冷机组运行效率,结合太阳能供电、余热回收等技术,使冷链环节能耗降低 20%-30%,符合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绿色贸易标准,为新疆瓜果进入 “碳中和” 导向市场扫除壁垒。
e、产业升级,培育现代化冷链龙头
系统的应用倒逼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推动新疆冷链行业从 “分散式、粗放型” 向 “集约化、智能化” 转型。据测算,引入智能化冷链管理系统的企业,仓储作业效率提升 50%,人工成本下降 30%,进而形成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冷链龙头企业,带动区域产业整体升级。
新疆果安奇农产品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领导莅临前海粤十考察智能冷链管理平台
(1)加大财政补贴与专项支持
建议设立 “新疆冷链智能化改造专项基金”,对企业购置智能传感器、管理软件、自动化设备给予 30%-50% 补贴,降低初期投入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开发 “冷链科技贷”,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2)完善标准体系与认证服务
推动制定《新疆生鲜瓜果冷链物流技术规范》,对接国际标准(如 ISO 22000、HACCP),建立 “政府 + 第三方机构 + 企业” 协同的认证服务网络,简化出口企业合规流程。在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口岸设立 “智能冷链快速通关通道”,实现数据无缝对接海关监管系统。
(3)强化科技研发与人才培养
支持新疆本地高校与科研机构联合企业攻关,研发适应干旱、温差大等地域特征的冷链设备与算法模型。推动 “产学研” 合作,建立智能化冷链实训基地,培养既懂农业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4)搭建跨境协同平台
依托 “一带一路” 倡议,推动新疆与中亚、东南亚国家的冷链企业数据互通、标准互认,共建区域性智能化冷链网络。鼓励企业在海外布局前置仓,实现 “境内仓 - 口岸仓 - 海外仓” 的全链条联动。
从 “瓜果之乡” 到 “世界果盘”,新疆生鲜瓜果的国际化征程离不开科技赋能。智能化冷链仓储管理系统不仅是破解保鲜难题的技术工具,更是重塑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抓手。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下,随着越来越多企业拥抱数字化变革,新疆生鲜产业必将以更高品质、更高效能迈向全球市场,让 “中国甜” 香飘世界。
本文标签: